发布日期:2023-10-24 | 信息来源:本网 | 分享按钮 |
铁力市纪委监委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实用好“督字决”,以督实督细“走流程”工作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审批)事项高质高效,以有力的监督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一、抓“事项必走”,确保“走流程”监督有序。以督促责任单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全流程做体验、全身心听建议、全方面找症结为着眼点,通过召开“走流程”监督协调会、下发工作提示等方式,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同题共答。一是督干部“高频必走”。全面掌握“高频事项”,细化监督工作底单,督促市直单位班子成员带头走流程、坐窗口、跟执法,提高找痛点、通堵点、破难点工作质效。截至目前,全市责任单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共走流程775项,其中高频231项,共发现程序不优、部门间信息不通等问题130个。二是督乡镇“大厅必走”。针对市直责任单位将部分权力下放到乡镇,多数集中在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办理的实际,为避免乡镇有真空地带和产生“走流程”走不彻底的问题,我们要求由乡镇纪委牵头成立联合监督组,对本乡镇流程进行全方面督查。共“走流程”440项,反馈了95条问题。三是督派驻“存疑必走”。进一步擦亮探头优势,要求各派驻纪检监察组以部门问题清单、统一制作的监督底单为抓手,对职能部门班子成员对“高频事项”是否全程真走、是否意见真听等进行抽查;对未列入高频的事项是否予以重视、是否流程畅通等情况进行问效,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督促立行立改。
二、抓“有问必核”,确保“走流程”监督有力。以督查责任单位是否对流程环节繁琐、审批要件过多等问题能合则合、能减则减,监督公职人员是否不担当不作为、门好进脸好看事仍难办等问题为发力点,通过对不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不整改“两个不放过”措施,将责任和压力传导下去。一是“零问题的”必核。市纪委监委对各责任单位“走流程”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发现28家市直责任单位中有13家在所走流程事项上“零问题”。对此,由党风政风监督室进行了逐一核查,共核查120项服务事项,发现72个问题。对所发现问题形成了专题报告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了反馈。二是“不一致的”必核。对比乡镇纪委反馈的监督服务事项来看,除窗口服务效能不高、办事主体体验感差等问题外,又发现各便民服务大厅服务事项不一致、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比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初审事项中,申办人在不同乡镇需提供材料类别不一致,多的有10类少的不需要提供材料。对此,向权力下放的市直责任单位提出工作建议,要求其予以指导、明确标准。三是“上级点的”必核。针对省督查组反馈的“非大型户外牌匾”线上备案流程走不通和“创业担保贷款”线上、线下审批流程均走不通2个问题,市纪委监委采取“再走流程”“回头查看整改效果”方式,进行了细致核查,并向市委上报核查材料并提出了3条建议被采纳。目前,已责令各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对问题整改质量和进度进行了重点监督。 三是抓“改治必严”,确保“走流程”监督有效。以落实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和监督整改、以案促改为落脚点,进一步深化问题整改和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监督执纪执法的综合效能。一是从严推进问题整改。明确7类422条整改事项,主体责任上由市营商局牵头监督汇总整改情况,确保责任单位召开班子会议,找症结、强措施、提效率,逐项抓好整改落实;专责监督上由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嵌入跟踪,督促责任单位建立整改清单,以台账式推进问题整改。目前,已整改完毕306条。二是从严推进警示教育。针对“走流程”监督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采取制发文件通报问题或案例、督促案发单位以案促改等方式,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引导干部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同时,在10月中旬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讲评会议上,对典型案件进行通报,切实发挥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促治促建作用,确保政务服务质量和便民程度不断提高。三是从严推进建章立制。针对自查自纠、监督检查和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提出“用制度来体现清晰、有效、简洁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进而规范服务的标准,用制度来克服责权不对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业务推诿扯皮等影响执行力现象发生”等工作建议。督促责任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走流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强化从源头上治理,做好相关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工作。截至目前,共16家单位,建立36条制度。